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两年来,各项改革政策正在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种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许多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还存在着困难,“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二是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四是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五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影响了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六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制定制度框架,奠定了政策基础。两年来,深化医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全面展开,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在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我国的新农合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覆盖8.35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55.3元。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补偿比超过70%,符合民政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可再获20%的补助,截至2010年9月底,已保障2300多名农村儿童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近90%的统筹地区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即时结报,一半以上的统筹地区实现了与域外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从全国范围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支出比例从60%降到了38.2%。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同时推进定编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现象。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20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出台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政府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分别有48.7%的城镇居民和38.1%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3553.8万高血压病人、918.9万糖尿病人和170.6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截至2010年12月底,已为6001万15岁以下的儿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分别有489.2万、80.4万、862万人农村适龄妇女得到免费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免费增补叶酸,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1455万人。从2009年开始实施“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在农村建设783.7万户无害化厕所,燃煤型氟中毒改灶143.9万户,对检出感染艾滋病毒孕产妇的73%实施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
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优先发展县医院,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全科医生培养等政策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扩大服务能力,缓解“看病难”问题。建立分级医疗制度,采取一系列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措施,提高服务协调性,完善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缓解“看病贵”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两年来,虽然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也要深刻认识到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十二五”期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实现2020年医改总目标承上启下的时期。卫生系统将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安排好各项医改工作。2011年将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安排,突出抓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五项改革重点工作,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主要任务有:
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筹资和服务水平,给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2011年,中央已明确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要在稳定参合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开展提高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保障救治水平的试点。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扩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积极推进新农合立法,争取《新农合管理条例》早日出台。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要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相应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监测和考核,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启动和实施好提高精神卫生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二是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运行机制。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规范做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工作,加快建立科学长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编制、财政补助、机制转变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惠。
三是集中力量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确定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争取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鼓励指导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上先行探索,形成经验,逐步推广。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推行预约门诊、检查互认。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四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2000所县级医院、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建设项目。突出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重点专科建设。采取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招聘执业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措施。逐步规范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乡村医生提供养老保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