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代替步行,椎间盘闹意见;堵车惹人烦,心焦气盛伤身。房价飙升,买不起房心慌慌,买了房,却又陷入“房奴”的焦虑……
光鲜的城市,让人尽享现代化的便利;但这便利能否带来幸福,却值得深思。屏幕脸、加班眼、鼠标手、短信指、电脑椎、路怒心……单看名字,已是触目惊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没有健康一切免谈。如何建设一个健康的城市?其中政府、社会、个人各自担负怎样的职责?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为您分解。
“城市病”突现发展困境
城市不应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存在,而首先应该是一个人类赖以生活、呼吸、成长和愉悦生命的现实空间
问:“哪都不舒服,查查没啥大问题”,这可能是许多城市人的切身感受,“亚健康”状态与城市生活间有必然的关联吗?
李立明:不健康的城市,自然有不健康的城市人。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在迅速提升城市规模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城市病”。我们看看城市中的哪些因素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居住拥挤、卫生条件简陋,光污染,室内装修、电磁污染等等。
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受着城市节奏的影响,养成吸烟、酗酒、过度饮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再加之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较大,最终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矛盾,最终都会不同程度让生活其中的人们承担身心上的风险,于是,“城市的病”转化为“城市人的病”。
问:从这个角度讲,要让人健康,城市本身首先要健康。
李立明:其实,城市不应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存在,而首先应该是一个人类赖以生活、呼吸、成长和愉悦生命的现实空间。传统城市发展模式遭遇困境,很多国家都在反思并积极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一种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198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于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大会,首次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其策略是在多部门、多学科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点解决城市健康问题。1987年,世卫组织欧洲办事处首先发起了“健康城市计划”,迅速在美洲、澳洲和亚洲发展成为一场宏大的国际性运动。
你所居住的城市有多健康?
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安全、健康、快乐,有了这个宗旨,城市发展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问: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健康?
李立明: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安全、健康、快乐,有了这个宗旨,城市发展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是: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国内学者将该定义发展为:一个健康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应该能不断地改善环境、扩大社区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发挥最大的潜能。
你所居住的城市有多健康,可以对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城市10标准进行判断:清洁美丽,居住安全;食物、饮用水、能源供给充足,废物高效处理;居民的住房、饮食、用水、收入、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拥有强大的有效的且是相互支持的社区,为促进健康而共事;能使居民享有促进其健康和幸福的政策;提供促进居民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尊重不同种族、宗教、文化人群的不同选择;把健康视为公共政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导公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改善健康服务的可行性和质量而不懈努力;使人民活得更加健康长寿,更少受到疾病的困扰。
一些国家已经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走在城市街道,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些努力的痕迹。比如提高绿化面积、为居民提供体育锻炼设施、设立健康大道指示牌、推广节能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使居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当然更深入的活动还在更广阔的社区等各个层面展开。
健康城市,刻不容缓
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和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促使个人、家庭、社区共同创造干净、安全、愉悦、满意的生存环境
问: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现在什么状况?
李立明:2003年非典以后,我国健康城市建设才进入实质性阶段,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已经落后了。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峰,建设健康城市刻不容缓。今后10年,将有8.7亿中国人陆续生活在城市中,约占人口总数的一半。然而我国的城市发展并不平衡,很多城市人口迅速扩张,服务设施并不到位,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健康缺乏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中的慢性病人群在不断扩大,医疗负担日益加重。显然,单靠卫生部门很难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打造健康宜居城市,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居民的疾病发生率。
目前,上海、杭州、苏州等6所城市已经纳入国家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处“幼年”,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问:对进一步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有何建议?
李立明:我国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应该说既有经验,也有实践。长期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为此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完全可以以卫生城市建设的经验为依托,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向健康城市过渡,与国际接轨。
但健康城市建设不同于卫生城市建设,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的、多维的视角。世界卫生组织概括了健康城市项目的6个特征:以健康为核心,需要政治承诺与决策,形成跨部门行动,强调社区参与,需要不断的革新,结果是健康的公共政策。
从这6个特征出发,健康城市的发展应包括发展卫生服务体系,提供高效、可及的服务;建立相关组织并制定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规划;交流与完善环境卫生服务体系3个方面,建议政府加强领导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另一项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策略是坚持初级卫生保健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是保障公平以及确保为全体居民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体系。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就是以社区、学校、医院或企业及单位为基础,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公平的、负担得起的、可持续的健康服务。从目的上来讲,二者是相同的。
建设健康城市不是单个人、单个部门的责任,它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和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促使个人、家庭、社区共同创造一个干净、安全、愉悦、满意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