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何星亮委员建议: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增加民族融合内容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0-04-0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此后,全国各省市区逐步采用新课标教材教学。但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委员何星亮通过调研发现,高中历史新课标在内容上缺少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互动、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专题。在广泛征求高三历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何星亮委员于近日提交了关于改进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据悉,该建议已得国家有关领导的批示。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星亮。

  从新旧版中学历史教材对比中发现问题

  记者:您今年提交了《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应增加“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专题的建议》,能否谈谈这一提案的形成过程。

  何星亮:这份提案的相关信息是我女儿和我弟弟提供的。去年夏天我女儿参加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在往年北大录取线上,我主张第一志愿报北京大学,如果发挥不正常考不上就复读。女儿却说,从2007年开始,高中历史采用新课标教材,与自己学的课本不一样,高考内容和方式也可能不同,复读较麻烦。于是,我找来她学过的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翻阅,旧版教材是以朝代为线索,从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中的“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到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中的“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每一个朝代或每一章都有民族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

  后来,我又打电话给在深圳实验中学任高中历史老师的弟弟了解情况。他说高中历史新课标争议较大,贬褒不一,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专题。通过对他发来的高中历史新课标材料进行研究,我发现,现在通用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以专题为线索,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25个专题,选修课41个专题。但这么多专题中,与民族有点关系只有选修课中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其余没有一个关于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专题。

  民族的互动和融合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中国历史上有数百个民族或部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部族或民族融合到汉族中或彼此相互融合。在我看来,作为高中历史教科书,不反映各民族互动和融合的过程和现象,就是不尊重历史。因此,我认为应该在必修课中增加“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这一专题。

  要让每个孩子都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

  记者:让中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哪里?

  何星亮:学习“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有关知识,有助于孩子们从小树立科学的民族观,淡化大汉族主义意识和地方民族主义意识。

  要知道,民族不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的,也不是永远存在下去。民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国当代56个民族都是历史上众多的部族和民族不断互动和融合的结果。从目前来看,部分少数民族的本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很淡薄或很模糊,有些人只承认自己是某某族,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还有少部分汉族也存在歧视少数民族现象,认为少数民族落后等等。其原因就在于不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不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变迁和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不断互动和融合的发展史,许多古代少数民族融入汉族,部分汉族也融入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融合。一些著名的古代民族分化为若干个民族,成为现代一些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从中国历史上看,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其血缘和文化的来源都是多元的,有些民族可能融入其他民族的成分多一些,有些民族融入的少一些。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记者:既然了解“中华各民族的变迁和融合的历史”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您认为新的课程标准应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专题中应该增加什么内容?

  何星亮:对此,我们作过调查,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专题放在新教材第一册(政治部分),以4~6课时为宜。因此,我们在提案中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我们认为,关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专题的内容,应该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创新,结合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如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可以参考费孝通的多元一体理论,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华民族由“多元—一体”,自然融合是主流;鸦片战争以后是由“自在—自觉”,各民族主动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关于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应强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兄弟民族的关系,与近代非洲、亚洲、美洲等地区西方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关系不同。中国只有边疆,没有殖民地。汉族当过统治者,少数民族也当过统治者。应强调双重认同,既要认同本民族,也要认同中华民族。在双重认同中,强调中华民族认同是第一层次或最高层次、最重要的认同,本民族的认同是第二层次的认同。

  另外,据我了解,近年来在民族融合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新的成果。比如我国遗传和基因人类学家通过对56个民族的基因研究,发现中国各民族的基因有一种明显的分界线——长江。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汉族的基因差别很大,长江以北的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很接近,而长江以南的汉族则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很接近。这证明北方汉族主要是由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形成的,而南方汉族主要是由南方少数民族融合形成的。汉族有少数民族的血缘和基因,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的血缘和基因,各少数民族间血缘和基因也相互渗透。中华民族是各民族血缘和基因的融合体。这种采用自然科学现代基因研究的成果,如果能够融入教材中,就可以增强说服力。

  淡化狭隘的民族意识  树立公民意识

  记者:在您看来,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变迁和融合的历史”,最终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和目的是什么呢?

  何星亮:最重要的目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通过在中学教育过程中了解和认识中华各民族的变迁和融合的历史,可以使青少年淡化狭隘的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国家认同感,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是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公民意识,从而强化国家认同。西方自现代国家形成以来,便强化公民意识,淡化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向公民意识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现代国家是由公民组织起来的国家,公民意识的强弱,代表一个国家政治文明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我国的公民意识很淡薄,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远远高于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意识可以淡化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狭隘的民族意识和极端的宗教意识。通过在专题中学习公民意识的内容,可以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公民意识,从而强化国家认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