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关于加强城市暴雨灾害防范工作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气象局,中央编办,水利部办理
提 案 人:胡有清
主 题 词:城市,防汛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暴雨以及它造成的洪涝是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12年7月21日,一场六十年不遇的大雨突袭北京,全市16000平方公里面积受灾,14000平方公里面积成灾,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在降水量大而集中的夏季,全国许多城市都有类似的遭遇。城市暴雨灾害主要原因在于:市政管网或配置不足,或配套不科学;市政大配套不充分;平时对排水口疏于管理;缺乏应急响应体系。
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应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少一些一时的“面子工程”,建设真正的“宜居城市”。应注重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里外兼修,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暴雨灾害的防灾减灾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切身利益。此外,还要在完善法规、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严格实行“问责”制,警醒相关责任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改变“逢雨必涝”的窘境。
2、城市改造和建设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当前,全国各大城市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应征求气象部门的意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各地区降雨量不同,地质条件和排水设施情况也较为复杂,应根据各地的降水情况科学设计城市排水系统。城市建设部门应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科学调整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发挥气象学对城市建设和城市防灾、减灾的辅助作用。
3、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升级。城市排水规划落后是造成暴雨内涝灾害日益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汛前完成排涝设施养护工作,完成城市明、暗渠全部清淤、清障工作,暴雨来临前,尽量降低河渠水位,以利排蓄水。汛前全面重点做好下水管网、雨水井、盖板沟等清淤疏浚养护工作。特别是老城区小街巷以及低洼易涝区的管道疏通维护,保证管道畅通。对城市主要出水口进行整治,做好城市主要过路箱涵及出水口整治检查。
4、组织专门机构和队伍,建立防治对策体系。采用现场调查和运用遥感定位系统(CS)、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相结合,弄清暴雨洪灾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了解近年来暴雨灾害形成规律、过程、范围、发生发展历史及其危害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其规律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编制降雨等值线、暴雨强度分布图、洪涝灾害分布图、洪涝灾害潜在危险性等级图相关图件,确定防治对策与措施。
5、尽快建立暴雨灾害应急体系。鉴于我国夏季经常遭受暴雨侵袭的客观实际,建立和健全社会化的预警体系和预警机制,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应急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处置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暴雨灾害应急体系应包括:根据城市暴雨中近期预报及时发布预警消息;降雨达到一定强度后按照预案开展防洪减灾行动,如避难、抢险、救援等;明确防洪减灾的目标,落实各部门、各城区行动指挥的负责人及行动计划;特别是要做好高风险区域的行动计划,尽力避免和减少市民生命财产损失。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