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惠兵)“快速发展实体经济”是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怎样发展实体经济,刺激经济发展新活力的建议层出不穷。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民营经济是福建发展的优势所在。”王德全委员建议,以留住多领域技术为关键,再以务实举措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如减少企业土地使用税的征用。胡精沛委员、陈水波委员十分认同王德全委员的意见,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应根据企业实际,努力找到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减负的可操作性措施,尤其是加强对实体经济中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但在经济新常态下,福建实体经济中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企业转型升级缓慢、核心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施锦珊委员建议,为应对省内实体经济呈现出的疲软态势,需充分利用股权和债券相结合的结构化创新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即PPP合作机制。
“PPP合作机制为福建实体经济创造公共服务领域带来新市场,尤其是PPP项目,不能简单包装,建议多鼓励省内具有高新技术、专利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高效率建筑施工等行业优势的民营企业作为股东参与PPP项目投资建设,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余贵州委员建议。
“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实体经济困难,企业的税赋问题比较突出。”许永东委员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留住外企,救助民企,并慎用税收执法中的税收保全的强制措施,全面考虑执法效果。
“福建省税务部门应读透用足中央财税政策,给予民营企业更多信任。”吴华春委员建议,由省工商联牵头,财政、国税、地税等省直部门和行业企业代表共同举办小型座谈会,进行面对面沟通,推动出台合理务实、行之有效的税收政策。“财政税务部门要对民营企业的税费缴纳情况进行调研。”许清流委员紧接着建议。
林聪颖委员、李木理委员建议,要利用好海外华侨和商会资源,出台企业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政策,放宽高薪技术企业认证,营造更加宽泛的商贸合作机遇。
“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不能泡沫化。”林欧文委员建议,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而不是过度投机到房地产行业,否则,会严重挫伤普通民众和精英阶层信心,城市会失去竞争力。“还要高度重视用工、环保、融资、生产要素等成本的增加,对产业发展的政策给予引导,发展‘周末经济’。”林书育委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