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图片

首页>委员风采

为时代留声——记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委员吴碧霞

2025-03-12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在“花儿与少年”吴碧霞独唱音乐会上,吴碧霞和女儿小春天同台演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吴碧霞

第十三、十四届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教授,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院长。

外卖午餐送到近一个小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办公室门外,终于等来了由远及近的笑声。隔门顺着声音望去,屋里人不约而同地说了句——“吴碧霞老师来了”。

和吴碧霞一同走进来的,还有几名学生。只要在学校,她几乎都和学生们待在一起。随时都能听到HighC”的“花式笑声”,是吴碧霞特有的“身份识别”标签,也让身边人练就了“闻声识她”的本领。

仓促拼凑的“简易饭桌”,摆上温度已微凉的餐食。吴碧霞不时和学生讨论菜品,像家长一样叮嘱“孩子们多吃一点”。

阳光洒满房间,照向窗前深棕色黑胶唱机,反光打在一摞摞黑胶唱片上格外显眼。得以完美收录“高保真音质”,源于黑胶唱片通过机械振动发出空灵感和现场感。这一理念,像极了吴碧霞常在课堂上说的——“把身体当成一件乐器”。

“艺术需要真诚,任何一个细节都逃不过观众眼睛。对于歌唱者来说,我们就是乐器,要演奏好自己,像对待生命一样去热爱。”从儿时对舞台和讲台狂热,到“吴碧霞现象”被学术界研究,再到接过恩师接力成为“为学生撑伞”的人,这位新上任的系主任,并未将自己束缚于高雅艺术之阁,台上台下力求一个“真”字。

音乐世界的“侠客”

很多人对吴碧霞的深刻印象,来自她经常“拉麦”的场景。如新唱《广寒宫》时,“离话筒一米远,照样飙高音”;新唱的《九儿》,被网友称为“第一次见到能把唢呐声压下去的人”。

这一版《广寒宫》中,吴碧霞将戏腔、花腔、流行三种唱法交替,着实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嫦娥身处宫中的清冷与思念之情,也增添了几分遨游三界、自在飞翔的洒脱自如。“年轻人喜欢这种相对新颖的方式。能带给他们更多文化内容,也是我加入进来的意义。”

无论是民族歌曲还是西方歌剧,吴碧霞都能融入自己的理解,呈现一种独特的舞台风格。“新唱的《达拉崩吧》这首作品,大家也蛮喜欢。它是用一种非常诙谐幽默的形式,宣传中国乐理、中国乐器。”在吴碧霞看来,打破不同唱法之间界限,对自己而言也是一次次的重塑过程。

“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这是吴碧霞喜欢的诗句。对歌唱与生俱来的热爱,让她也像个出游在音乐世界的“侠客”,永远都在寻找不一样的自己,了解、战胜、超越。

吴碧霞是国内第一位声乐表演专业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第一位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将中国的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的她,被业界公认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这么多年,我似乎从没慢吞吞走过路,永远都在奔跑,跟时间赛跑。”童年的吴碧霞把唱歌当成“最大的快乐”。12岁那年,她在父母的鼓励下,登上常德电视台举办的“纳凉晚会”,这次演出让她一夜间在当地小有名气。同年湖南省“重阳杯”歌手大赛上,她凭借《一个美丽的传说》夺得少儿组冠军,成了家喻户晓的童星。

全科第一名成绩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后,吴碧霞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等教授学习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并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成为了第一位双主科研究生。在中国声乐界,吴碧霞的选择,开创了先河。

首次站上国际赛场,吴碧霞就如一匹“黑马”。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时,她第一个出场,获得了全场第一名,彼时刚刚25岁。喜讯第一时间传回国内,还在上课的郭淑珍教授高兴得不得了,忍不住在课堂分享。有学者试图通过分析“声音因素”与“非声音因素”,论证“吴碧霞现象”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少外国人也开始通过她的音乐了解中国音乐文化。

“我给自己定了标准,唱什么是什么。”在吴碧霞看来,中西兼修不是简单的声音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有了底,就有了依托的情感。

除了“开嗓即惊艳”的古风歌曲,吴碧霞发现,《甩葱歌》《笑之歌》《红梅赞》《早春奇遇》《木偶之歌》《纸醉金迷》等,也深受年轻人喜爱。“歌唱演员用声音造型,用音乐讲故事,这些作品符合年轻人审美,也离年轻人很近,中国文化真正向世界传播,音乐是个非常好的形式。”

为民履职的“代言人”

当年,开往北京求学的绿皮火车上,吴碧霞曾用简陋日记本写下三个愿望。如今愿望早已超额完成,她也养成了随时记笔记的好习惯。“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我都会写很多,随时翻开看看,有用。”

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委员,吴碧霞对所提的建议格外重视。“政协委员是一个界别参与民主政治的代言人,为民履职必须要学会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在吴碧霞的音乐作品中,既有大气磅礴的主旋律,也有鲜活方言的民间小调。还是大学生的吴碧霞在云南采风时,曾创作出《纳西篝火阿哩哩》等歌曲。2022年,吴碧霞跟随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再次赴滇。这次调研,让她对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有了更深理解。

“音乐是遵循语言规律的,我从小听着常德丝弦、看着湖南花鼓戏长大,学习演唱西洋歌曲时,也会很努力地学习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吴碧霞认为,不管唱哪里的民歌,都要努力学习好当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唱出他们的味道。

时间回到13年前,一对河南母女走进吴碧霞办公室,请她帮忙指导孩子未来声乐发展方向。“会不会唱河南豫剧和河南民歌?”当听到“只会唱普通话歌曲”时,吴碧霞意识到地方方言理性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的考生,如果连自己家乡的歌曲都不会唱了,也失去了他的优势和特点。”

“从2013年起,这个建议一直在提。”将之形成为提案的过程中,吴碧霞不仅参与创作《辣耳朵神》等方言音乐作品,还鼓励带动身边文化名人及学生,把家乡的传统民歌带到舞台展示。

只要和履职相关的活动,吴碧霞从来不会推诿。她的建言大都来自调研和对身边学生的观察,如围绕当前就业形势,为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发声。而围绕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她提议设置准入门槛,从源头切断低俗内容利益链。“娱乐没有上限,但必须设置下限。人工智能时代,要提前规范好哪些红线不能触碰,哪些职业无须被机器替代。这些建言,我还会继续再提下去。”

吴碧霞建言的底气,也来自相关领导和“老委员”的鼓励。“他们告诉我,作为委员要敢于发声。即使今年没改变,或许明年、后年就改变了。一件事情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需要时间。”

在吴碧霞看来,这和歌唱者对音乐的坚守是一个道理。

创新固然重要,坚守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也许会默默无闻,十年冷板凳一直坐着。但坚持走下去,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

“歌唱,是勇敢者的游戏。”吴碧霞常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戏比天大,上舞台就像打一场仗,演员就是战士,大幕拉开,无论出现任何情况,是不允许当逃兵的。咬牙坚持下去并做好,发现自己原来真的可以做到——这也是艺术的魅力。

为时代留声的“播种者”

站在舞台上?还是站在讲台上?儿时的吴碧霞曾为这两个梦想纠结。如今,两个职业归于一身,她自诩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研究生毕业后,吴碧霞留校当了老师。从教近25年,她已记不清自己教过多少学生。去年12月,“花儿与少年”吴碧霞独唱音乐会在重庆大礼堂上演,她完成了对女儿小春天的“十年之诺”。成为母亲的吴碧霞,对教学不断更新着认知,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带着孩子们更好地共同成长”。

学生们眼中,喜欢“拖堂”的吴老师始终精力充沛,也让人敬佩。一旦进入上课模式,晚上八九点从琴房走出,是常态。开会间隙,她会做些发声练习,兴致来了还会高歌几句。“好歌声一定是练出来的,发声技术就长在身体里。就像吟诵到某一处时,可以换一口气,但演唱过程中不一样,连贯不换气就比换气更高级。艺术工作者有两双眼睛,一双看向外面世界,一双看向自己身体,要时刻看清自己,演奏好自己。”她在用自己的艺术水准,指导和她一样渴求舞台的学生。

“我很幸运,从事了热爱的职业,没有理由不给学生们做出榜样。”吴碧霞说,求学路上很多老师给予她帮助,探讨式教学、互动式学习让她受益匪浅。如今的吴碧霞,将老师给予她的爱和关怀给到了学生。为帮一名学生作就业推荐,怀孕期间的吴碧霞还曾挺着肚子为其前途奔走。课堂上碰到学生们表现好的瞬间,她也会不自觉地跳起来鼓掌。“老师当年就是这样为我撑伞的,现在该我为学生们撑起这把伞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吴碧霞看来,歌唱是真诚的、纯粹的。有的人可能走过弯路,有的人可能努力不够。但只要真诚热爱,哪怕能力差一点,学得慢一点,眼前失去一点,所有的东西都会水到渠成,艺术早晚会回报给你。“把每一次的歌唱当成‘谈恋爱’就好,要去观察它、了解他、亲近他、相信他,深入了解创作背景,蕴含的文化,成为歌曲当中的人物。”

“音乐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能让人舒缓下来、慢下来,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滋养。”吴碧霞说,现在的年轻人有难能可贵的学习环境和演出机遇,要耐得住性子、好好打磨出精品来。

《红楼梦》是吴碧霞音乐生涯里的一粒种子,而她正在期待把一粒种子播种到更多人的心田中。把更多观众带入到经典的“红楼世界”,是她接下来要继续做的事。

为进一步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吴碧霞还将《红楼梦》课题纳入研究项目中,设计了一套《红楼梦》导聆音乐会,实现讲、唱、教、学、演相结合。尽管吴碧霞的时间一再被“压缩”,但她与《红楼梦》全版主题音乐会共同成长已近20年、巡演百场。

一时的传唱不足以谈初心,一以贯之的传唱才是。在吴碧霞看来,以《红楼梦》音乐作品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待优秀的艺术文化精品,就要像一张张黑胶唱片一样,秉承“为时代留声”的真谛,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流淌着的、极其宝贵的文化经典——永远流传下去。(记者 付振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