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大连市拥有高校30所、科研院所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
如何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让“科研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2022年8月,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2023年11月举行的大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六个建设”目标任务,其中之一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激活“带土移植”科技成果转化潜力……市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以多种履职形式围绕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持续建言,所提建议催生一系列“新政”出台——
采纳李军星委员关于“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的建议,大连市制定《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落实“兴连英才计划”,2024年安排科技人才补助资金2.05亿元。
针对胡剑锋委员关于“扩大科技企业孵化器队伍”的建议,出台《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重新修订《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管理办法》。
落实闻宇委员关于“加速科技成果赋能制造业”的建议,大连新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余家,每年在智能制造、洁净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举办撮合对接活动百余场。
“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既是城市发展的大战略,也是构建区域全面创新机制的新载体。”历经600多天建设,一个崭新的科技创新高地——大连英歌石科学城于2024年10月15日正式开城运营。作为《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向前推进的每一步,无不凝结着党派团体、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迄今,在这片44.3平方公里的创新沃土上,汇聚着300多个细分领域实验室团队、1000多名科研人才以及众多大科学装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推动大连率先全面振兴,关键在科技创新。”今年3月27日,市政协主席宫福清带队与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少洪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合”,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7个“点位”,围绕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生态开展专题调研。
“积极创新模式,打通‘实验室—市场’链条,实现输出成果转化‘最大功率’。”在大连海事大学,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进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实验室,详细了解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情况,鼓励师生们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从源头加强科技创新与企业应用深度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从“纸面专利”走向“市场价值”。
来到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大连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大家不仅深入了解自主研发、应用生态构建等情况,还格外注重倾听各单位针对创新生态环境表达的诉求,提出的建议。
数据显示,2024年,大连全市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180场,挖掘重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540项,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110多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3000家……
“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也归纳出全市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存在的诸多堵点:科研优势明显,但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放的社会化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资源分散,统筹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不紧密,战略科技人才数量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牢固,牵头开展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强。
接下来怎么干?调研组提出,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通过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研发计划、“揭榜挂帅”等形式,支持科技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产业化项目,形成体系化攻关创新能力,不断攻克“卡脖子”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
“以创新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势’。”宫福清希望广大政协委员持续关注创新生态建设,围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广调研、深思索、出实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连篇章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吕东浩 石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