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图片

首页>理论研究

以涉外法律服务为抓手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10-1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了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2023年11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详细阐述了涉外法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要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培育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

本文分析当前涉外法治中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提出建议。

制度型开放背景下中国涉外法治进一步突破

涉外法律服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5年5月,国际调解院在我国设立总部并宣告成立,其作为全球首个专门致力于调解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法治领域的创新之举,填补了国际调解领域机制的空白。同年3月,“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在厦门成立,这是法治领域首个以“一带一路”命名的国际性专业组织,有效汇聚律师、仲裁、商事调解等全链条法律服务资源,更好地服务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这些重大国际法律服务平台的设立,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及公民在面对国际纠纷时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有助于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国际认同度。

涉外法律服务水平稳步提高。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司法部等部门持续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创新发展。据司法部统计,目前,我国涉外律师达1.2万余人,我国律师事务所已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7家分支机构和若干家办事机构,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有73家。涉外仲裁、调解、公证等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涉外仲裁案件当事人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化发展,中国贸促会在全国设有76家调解机构,并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争议解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法治保障。

地方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各地围绕涉外法律服务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例如,上海依托自贸区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推进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出台“法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方案”,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法律服务交流与融合。上海仲裁机构获得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席位、优秀公证员加入国际公证联盟,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建立海外法律服务网络,建立中欧、中美国际商事联合调解机制,积极探索参与全球治理的有益经验。云南则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优势,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服务,以差异化服务产品在中国市场获得了独特的市场地位,为区域法律服务合作探索新路。

高水平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司法部、教育部等部门持续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自2018年涉外律师人才库建设启动以来,专项培训不断深化,高校涉外法治课程逐步增加。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已达51个,涉外法治实验班68个,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73项。部分高端涉外法律人才赴港澳学习实践,推动理论与实务、外语与专业融合,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体系仍存在改进短板

涉外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尽管我国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但服务总量和质量仍难满足实际需求。一是涉外律师队伍规模尚且不足,具有外语能力、国际法律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端人才稀缺。根据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长期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涉外律师占比仍然较少。二是面对国际政治新情况、局部冲突等地缘紧张及文化差异,针对性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供给相对薄弱。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常常遭遇市场准入限制、国家安全审查、投资者保护、劳工与环保、知识产权合规、外汇管理、争议管辖、贸易摩擦等多重法律风险。传统涉外法律服务主要集中于传统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在数字经济、跨境数据流动、绿色金融、ESG合规、反制裁等新兴领域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部分法律服务机构对国际规则适用、新型争端解决等领域的应对经验有限,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涉外法律服务存在多元协同弱、资源整合散、能力短板显等问题。一是跨部门协同不畅。涉外法律服务涉及司法、商务、外交等多个部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合作推进机制尚不完善,影响整体服务效能。二是地方创新支持政策不均衡,部分地区在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和制度创新上动力不足,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自身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涉外法律服务主体在国际业务拓展、风险管理、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建设不足。调解、仲裁、公证、查明等多元服务主体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服务规范和实践经验,难以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公民提供全流程、系统化的专业支持。

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有待调整。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涉外法治课程比重偏低,“国际法学”作为二级学科,细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足。二是实务经验与国际交流不足。多数高校教师和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国际实务经验有限,与境外高校、国际组织、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交流合作渠道不畅,实践机会较少,难以形成“理论﹢实务﹢国际交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以协同治理与平台建设为杠杆撬动中国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探索建立涉外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可考虑由司法部牵头,联合商务、外事、教育等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信息共享、问题会商和协同推进,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进一步发挥国际调解院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的重要作用。国际调解院方面,建议尝试推动国际调解标准和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并尽快推动国内调解机制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此外,可适时推动国际调解院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此举既能拓展调解院覆盖面,也能实现调解资源的国际共享。“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方面,建议进一步健全联盟单位协作机制,推动律师、仲裁、商事调解等多元法律服务主体在信息互通、案件协作、经验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调解机构等专业组织的合作,提升联盟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此外,可推动联盟在法律服务标准制定、跨境服务模式创新、法律科技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健全涉外法治信息共享与服务支撑平台。一是深化域外法律查明机制建设。建议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商务部已有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境外安全风险防范等公共服务产品,统筹组织建设域外法查明数据库,与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的域外法查明平台资源对接,通过与驻外使领馆、国际组织、境外律所、法律查明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的方式,收集整理各国已出台的最新法律、政策及司法解释;针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文本,组织专业翻译团队,确保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形成规范的中文权威译本;同时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更新机制,确保数据库内容实时更新和动态维护。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别指南、域外法查明数据库、风险预警等公共产品,切实提升“走出去”主体的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二是搭建“涉外法律服务支援信息库”,联合行业协会,打通律师事务所、调解机构、仲裁机构等服务主体的信息壁垒,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一站式、快速响应的法律支援服务。

强化地方创新引领与国际一流法律服务机构建设。一是支持地方差异化创新。以不同地方实践为基础,总结推广地方创新经验,鼓励各地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法律服务﹢产业链”“法律服务﹢区域合作”等模式。二是推进法律服务机构国际化与高质量发展。律师事务所方面,鼓励头部律所通过设立境外分支或与境外合作伙伴组建跨境服务网络,在共建“一带一路”及欧美市场深化布局,对承担国家战略项目的跨境设点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提升“走出去”过程中真正满足企业商业需求的高端业务能力,参与国际相关法律机构评级,提升品牌影响力。仲裁机构方面,支持仲裁机构深化与国际规则对接,大力拓展国际案件管辖,探索仲裁制度创新,提升我国仲裁的国际性和公信力。商事调解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其他类型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发展的支持力度,聚焦专业化和精品化,重点培育若干个精品国际商事调解组织,提升调解服务精准度,打造中国“调解品牌”。公证方面,加速“涉外公证﹢领事认证”全流程数字化,拓展远程视频公证覆盖国别,推动电子公证书跨境互认,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是优化法学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尝试探索并推动国际法学升格,增加涉外法治课程比重。支持高校与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等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外语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丰富实务和国际交流实践。用好国内各类资源,拓展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国际实习、海外考察、联合培养等实践机会,逐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三是吸引和引进国际法律人才。鼓励引进具备国际法律服务经验的外籍律师、专家学者,参与高校授课、实务指导和联合研究,进一步完善司法部已有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

(作者张毅系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委员、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